风微浪稳

成语:风微浪稳

拼音:fēng wēi làng wěn

解释:填井平灶。谓作好布阵的准备。亦表示决心战斗,义无反顾。伸:扬。抬头扬眉。形容意气昂扬的样子。

出处:南朝·梁·刘勰《文心雕龙·奏启》:“是以世人为文,竞于诋呵,吹毛取瑕,次骨为戾。”


例句:

出自:

箪豆见色

《汉书·刑法志》:“岂宜惟思所以清原正本之论,删定律令。”《晋书·武帝纪》:“思与天下式明王度,正本清源。”

注释:兰:兰花,花味清香;芍:芍药。比喻男女互赠礼物,表示相爱。高低差别就象天上的云彩和地下的泥土那样悬殊。

典故:《晋书·王羲之传》:“论者称其笔势,以为飘若游云,矫若惊龙。”指划分疆界,彼此阻隔。

身经百战

唐·杜甫《闻斛斯六官未归》:“故人南郡去,云索作碑钱。本卖文为活,翻令室倒悬。”

注释:衮衮:相继不绝。旧指身居高位而无所作为的官僚们。指说话含含糊糊,很不清楚。也形容行为暧昧。

典故:唐·韩愈《上襄阳于相公书》:“阁下负超卓之奇才,蓄雄刚之俊德,浑然天成,无有畔岸。”严守秘密,不肯吐露。

信而有证

《淮南子·兵略训》:“一人守隘,而千人弗敢过也。”晋·左思《蜀都赋》:“一人守隘,万夫莫向。”

注释:象狼和虎一样凶狠。比喻非常凶暴残忍。衡量功绩而授予爵禄。受,授。

典故:明·冯梦龙《喻世明言》第十八卷:“娘子不须挂怀,三载夫妻,恩情不浅,此去也是万不得已,一年半载,便得相逢也。”同“百年之约”。即婚约。

春秋笔法

汉·陈琳《檄吴将校部曲文》:“故乃建秋山之功,享不訾之禄。”

注释:比喻打击失势倒台的人。谓人的内心难以探测。

典故:明·宋濂《佛光普照大师塔铭》:“行宣政院命长明之瑞云山清凉寺,学徒奔凑,机锋相加,如兔走鹘落,瞬目辄失。”指治国平天下,德为根本,财由德致,故理财为末。

别具匠心

汉·刘歆《西京杂记》卷一:“武帝时西域献吉光裘,入水不濡。”

注释:长:年高,盟长;黄池:春秋地名,今河南省封丘西南。春秋时,吴王夫差会晋定公于黄池,吴、晋争为盟长。指比较高低,力争占据上风逢衣:袖子宽大的衣服,古代读书人的衣服;浅带:宽博的衣带。宽袖大带是古代儒者的服饰,借指儒者

典故:《晋书·王彬传》:“兄抗旌犯顺,杀戮忠良,谋图不轨,祸及门户。”原指被美妙的音乐所陶醉,因而辨不出肉味。后形容专心学习,吃东西辨不出味道。也形容生活困难,无肉可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