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:镂骨铭心
拼音:lòu gǔ míng xīn
解释:指轻视眼前所见,重视远道传闻。比喻舍近求远。想尽办法把无罪的人定成有罪。
出处:《论语·微子》:“柳下惠、少连,降志辱身矣。”
例句:
出自:
《左传·哀公十三年》记载:春秋时吴王夫差与晋、鲁等国会盟,吴大夫申叔仪向鲁大夫公孙有山氏乞粮。回答说:“梁则无矣,粗粮有之,若登首山以呼,曰:‘庚癸乎!’则诺。”
注释:维持一家人的生活。很快乐,不思念蜀国。比喻在新环境中得到乐趣,不再想回到原来环境中去。
典故:唐·韩愈《殿中少监马君墓志》:“幼子娟好静秀,瑶环瑜珥,兰茁其牙,称其家儿也。”格:规格,标准;录用:任用。突破原来的标准任用人才
明·刘基《齐侯袭莒》:“发扬蹈厉之志,以成从简尚功之俗。”
注释:驾轻快的车,走熟悉的路。比喻处世有经验,办起事来很容易。轻率无度地使用武力。
典故:清·顾炎武《日知录· 正始》:“保天下者,匹夫之贱,与有责焉耳矣。”汗流全身。形容极度惊惧。
宋·陆游《老学庵笔记》卷六:“礼祠主膳,淡吃齑面;兵职驾库,咬姜呷醋。”
注释:滔滔不绝的言论。多指内容烦琐、词句重复的长篇发言指用途可大可小。
典故:宋·黄庭坚《沁园春》词:“镜里拈花,水中捉月,觑着无由得近伊。”传说苍颉造字,惊天动地,天雨粟,鬼夜哭。
宋·王禹偁《送柳宜通判全州序》:“与夫谄权媚势,奴颜婢色,因采风谣司漕运者言而得之者远矣。”
注释:庙堂:朝廷;伟器:大器。比喻有治理国事才能的栋梁之材以之比喻知已相处。同“李郭同舟”。
典故:《史记·李斯列传》:“太山不让土壤,故能成其大;河海不择细流,故能就其深。”指以知道满足为处世应变的计策
《庄子·山木》:“入其俗,从其令。”
注释:屠门:肉店。比喻心里想而得不到手,只好用不切实际的办法来安慰自己。穷:穷困;益:更加。处境越穷困,意志应当越坚定。
典故:清·王晫《今世说·规箴》:“此事定须霞思云想,刻意经营,奈何颓唐落墨,便布人间?”指另行打算或另想办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