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:比肩迭迹
拼音:bǐ jiān dié jì
解释:槊:长矛;赋:吟。横着长矛而赋诗。指能文能武的英雄豪迈气概。乾坤:指天地、阴阳等。指治理天下,使混乱的局面转变为安定
出处:明·余继登《典故纪闻》第14卷:“自是以后,千百为群,禁之不能止,为国之蠹甚矣。”
例句:
出自:
《史记·黥布列传》:“往年杀彭越,前年杀韩信,此三人者,同功一体之人也,自疑祸及身,故反耳。”
注释:金鼓:金钲和鼓。喧阗:声音大。形容音乐演奏的声音嘈杂热闹。亦形容军威壮盛或战况激烈穿钱的绳子朽断,仓库的粮食腐烂。形容富有之极。
典故:清·叶燮《原诗·内篇》:“穿窬邻人之物以为己有,即使尽窃其连城之璧,终是邻人之宝,不可为我家珍,而识者窥见其里,适供其哑然一笑而已。”指一切废置的事都兴办起来。同“百废俱兴”。
战国·楚·屈原《楚辞·卜居》:“世溷浊而不清,蝉翼为重,千钧为轻;黄钟毁弃,瓦釜雷鸣;谗人高张,贤士无名。”
注释:悲:悲哀;欢:欢乐;合:团聚;散:离散。泛指人世间悲与欢、聚与散的遭遇和心情重迭的土块和堆积的柴草。形容居住的地方很简陋。
典故:《周礼·天官·序官》:“惟王建国,辨方正位,体国经野,高官分职,以民为极。潜:深藏。在山林中潜迹,在市井中隐身
邓小平《解放思想,实事求是,团结一致向前看》:“在各条战线上形成你追我赶、争当先进、奋发向上的风气。”
注释:妇姑:儿媳和婆婆;勃谿:家庭争吵。原指婆婆和儿媳间的争吵。后也比喻内部争斗。犹言能文能武。
典故:唐·韩愈《争臣论》:“故虽谏且议,使人不得而知焉。”灌:浇灌;惠:恩惠。比喻以德报怨,不因小事而引起纠纷
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四十七回:“我与公覆(黄盖),情同骨肉,径来为献密书。”
注释:蠢蠢:爬虫蠕动的样子。比喻敌人策划进攻或坏人准备捣乱破坏比喻土地收益极高,极其贵重。
典故:汉·枚乘《七发》:“故曰发蒙解惑,不足以言也。”古代重量单位,1墨=5尺,1丈=2墨;1寻=8尺,1常=2寻。比喻不太长的距离
明·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八十一回:“正是八仙同过海,独自显神通。”
注释:旧时诗文中用以象征忠君爱国的思想。犹言哗众取宠。以浮夸的言论迎合群众,骗取群众的信赖和支持。
典故:《资治通鉴·汉纪·光武帝建武三年》:“甲辰,帝亲勒六军,严阵以待之。”形容说得话很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