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:补苴调胹
拼音:bǔ jū tiáo ér
解释:心里急得像火烧一样。形容非常焦急。形容十分仇恨。
出处:宋·文珦《过苕溪》诗:“祗看后浪催前浪,当悟新人换旧人。”
例句:
出自:
唐·杜甫《进三大礼赋表》:“臣生长陛下纯朴之俗,行四十载矣。与麋鹿同群而处,浪迹于陛下丰草长林,实自弱冠之年矣。”
注释:惩:惩罚;诫:警告,劝告。有小过失就惩戒,使受到教训而不致犯大错误。凤:凤凰,吉祥的象征;枭:恶鸟的象征。神鸟与恶鸟同在一个窝里。比喻好和坏混在一起不分。
典故:汉·陈琳《答张纮书》:“今景兴在此,足下与子布在彼,所谓小巫见大巫,神气尽矣。”指隐藏进来或不公开露面。
南朝梁·殷芸《小说》:“有客相从,各言所志,或原为扬州刺史,或原多赀财,或原骑鹤上升。其一人曰:‘腰缠十万贯,骑鹤上扬州。’欲兼三者。”
注释:指拉住客人衣裳,投其车辖于井。形容殷勤留客。辖,古代车上固定车轮的零件。犹家长里短。指家庭日常生活琐事。
典故:清·李渔《蜃中楼·献寿》:“我有两个同胞兄弟,一个是洞庭君,一个钱塘君。洞庭与俺同心合德。”原指音乐的余音。比喻言外之意,即在话里间接透露,而不是明说出来的意思。
《乐府诗集·碧玉歌》:“碧玉小家女,不敢攀贵德。感郎义气重,遂得结金兰。”
注释:穿钱的绳子朽断,仓库的粮食腐烂。形容富有之极。人民平安,物产丰富。
典故:清·霁园主人《夜谭随录·梨花》:“因耳语其故,公子大骇,入舱隐叩细君,细君结舌瞠目。”哲学用语,指事物作为矛盾的统一体,都包含着相互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。通常指全面看待人或事物,看到积极方面,也看到消极方面。
《后汉书·刘陶传》:“夫欲民殷财阜,要在止役禁夺。”
注释:寝:睡觉。废:废止,停止。形容专心致志地干谋一件事情,连睡觉、吃饭都顾不上了。以茹素之口骂人。比喻伪善。
典故:元·关汉卿《窦娥冤》第四折:“那山阳县有用毒药谋死公公犯妇窦娥,他问斩之时,曾发愿道:‘若是果有冤枉,着你楚州三年不雨,寸草不生。’可有这件事来?”叩:敲击;商歌:悲凉的歌。敲打牛角唱低沉的歌。比喻用言语和歌声迎合人意
晋·袁宏《三国名臣序赞》:“爰初发迹,遘此颠沛,神情玄定,处之弥泰。”
注释:按照规定办理事情。自己觉得快意。
典故:宋·陈亮《祭赵尉母夫人文》:“登堂莫及,闻风而起。”悲痛得不想活下去。形容悲痛到极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