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:舄乌虎帝
拼音:xì wū hǔ dì
解释:荆人:楚国人。澭:澭水。楚国人过澭水。后用以讽刺拘泥于成法,不知道根据情况的变化而变通的行为。亡:逃亡,丢失;牢:关牲口的圈。羊逃跑了再去修补羊圈,还不算晚。比喻出了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,可以防止继续受损失。
出处:元·曾瑞卿《留鞋记》第二折:“你如今将俺主人摆布死了,故意将这绣鞋揣在怀里,正是你图财致命,便待干罢。”
例句:
出自:
《后汉书·杜林传》:“博洽多闻,时称通儒。”《南史·顾越传》:“弱冠游学都下,通儒硕学,必造门质疑,讨论无倦。”
注释:把“鲁”字错成“鱼”字,把“亥”字错成“豕”字。指书籍在传写或刻印过程中的文字错误。比喻事物坏到极点,不可收拾。
典故:《旧唐书·昭宗纪》:“甲戍制赐全忠‘回天再造竭忠守正功臣’名。”茫然:无所知的样子。一无所知,不理解。
宋·苏轼《出都来陈所乘船上有题》:“蛙鸣青草泊,蝉噪垂杨浦。”
注释:秣:喂;脂:涂油脂。喂饱马,给车涂好油脂。指准备作战或准备好交通工具增加岁数,延长寿命。
典故:明·朱之瑜《答小宅生顺书十九首》:“圣贤自有中正之道,不亢不卑,不骄不诌,何得如此也!”比喻累赘无用之物。
《韩非子·喻老》:“象箸玉杯,必不羹菽藿,则必旄象豹胎。”《史记·宋微子世家》:“纣始为象箸,箕子叹曰:‘彼为象箸,必为玉杯。’”
注释:清:清净;寡:少:欲:欲望,需求。保持心地清净,减少欲念。秋风起后,扇子就用不到了。旧时比喻不再受男子宠爱的女子。
典故:五代·王定保《唐摭言·卷一·散序进士》:“缙绅虽位极人臣,不由进士者,终不为美,以至岁贡常不减八九百人,其推重谓之‘白衣公卿’,又曰‘一品白衫’。”扭转天地。比喻从根本上改变社会面貌或已成的局面。也指人魄力极大。
明·蒋一葵《长安客话·四海冶》:“宣镇东起四海冶、火焰山,接昌镇、黄花镇界。四海冶正直黄花镇北,适当山陵后背,乃唇齿相须之地。”
注释:坐着空谈大道理。指口头说说,不见行动。殆:危险。知道适可而止的人就不会遇到危险。旧时劝人行事不要过分。
典故:晋·陶潜《闲情赋》:“悲乐极以哀来,终推我而辍音。”保持心境平静,不受外界干扰
明·王世贞《题三吴楷法十册》:“吾所缀集,皆待诏中年以后书,真吉光凤羽,缉而成裘,后人其宝守之。”
注释:比喻不识货或看不出好坏。放冷箭伤害人。比喻暗地里用某种手段伤害人。
典故:晋·袁彦伯《三国名人序赞》:“且观世人之相论也,徒以一面之交,定臧否之决。”十分完整,没有残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