跋履山川

成语:跋履山川

拼音:bá lǚ shān chuān

解释:稀奇怪异的样子形容失官之后受人侵辱。

出处:《南史·侯景传》:“丑徒数万,同共吹唇唱吼而上。”


例句:

出自:

攻无不取,战无不胜

《书·盘庚上》:“若火之燎于原,不可向迩。”

注释:曾:曾经;几何:若干、多少。才有多少时候。指没过多久。比喻多余和重复。

典故:元·吴昌龄《东坡梦》第二折:“则被这东坡学士相调戏,可着我满寺里告他谁,我如今修心养性在庐山内,怎生瞒过了子瞻,赚上了牡丹,却教谁人来替?”许多小鬼戏弄判官。剧目名。旧时也比喻居上位者被对自己不满或轻蔑的人所戏弄。

前仆后踣

清·吴敬梓《儒林外史》第三回:“若是家门口这些做田的,扒粪的,不过是平头百姓,你若同他拱手作揖,平起平坐,这就是坏了学校规矩,连我脸上都无光了。”

注释:每天饮酒,不过问其它的事情。因循:迟延拖拉;坐误:坐失。指情况有了变化,还照老一套办,因而耽误了事情。

典故:《史记·高祖功臣侯者年表》:“封爵之誓曰:‘使河如带,泰山若砺,国以永宁,爱及苗裔。’”食品贵如油,燃料贵如桂。比喻物价昂贵。

出言不逊

明·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75回:“见这李虞侯、张干办在宋江前面指手划脚,你来我去,都有心要杀这厮,只是碍着宋江一个,不敢下手。”

注释:指故意做作,故做姿态给人看顺藤摸瓜。比喻扩大案情,牵连无罪的人。

典故:南朝·宋·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汰侈》:“石崇为客作豆粥,咄嗟便办。”虑:考虑;忧:忧愁。人没有长远的考虑,一定会出现眼前的忧患。表示看事做事应该有远大的眼光,周密的考虑。

赏心悦目

南朝宋·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排调》刘孝标注引《中兴书》:“仲堪父尝疾患经时,仲堪衣不解带数年。”

注释:结缨:系上帽带;伏剑:拔剑自刎。比喻为维护正义而献身妍:美、艳。形容繁华盛开,生气勃勃的景象。

典故:《战国策·赵策二》:“今吾(赵武灵王)将胡服骑射以教百姓。”抹角:挨着墙角绕走。沿着弯弯曲曲的路走。比喻说话绕弯,不直截了当。

杞梓之林

《六韬·文韬·守土》:“日中必彗,操刀必割。”

注释:暴戾:凶恶、残暴;恣睢:任意做坏事。形容凶残横暴,想怎么干就怎么干。渔夺:掠夺;侵牟:侵夺。指掠夺、榨取百姓财物。

典故:元·无名氏《鸳鸯被》第一折:“天生的一表非俗,匹配得你过。”志:志向。指远大的志向。亦作“志在四方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