窃据要津

成语:窃据要津

拼音:qiè jù yào jīn

解释:讳言:有顾虑,不愿把真实情况说出来。丝毫也没有隐讳不说的。狂风吹,烈日晒。形容无所遮挡。

出处:宋·吴自牧《梦梁录·恤贫济老》:“杭城富室多是外郡寓之人……四方百货,不趾而集,自此成家立业者众矣。”


例句:

出自:

颠倒衣裳

元·施惠《幽闺记·衣锦还乡》:“且喜双桂联芳,已遂凌云之志。”

注释:指背弃道义,忘却恩德。同“背恩忘义”。用胶把柱粘住以后奏琴,柱不能移动,就无法调弦。比喻固执拘泥,不知变通。

典故:清·吴璿《飞龙全传》第二回:“岂不知俺赵匡胤是个打光棍的行手,凭你什么三头六臂,伏虎降龙的手段,若遇了俺时,须叫他走了进来,爬了出去。”翻动大地,摇撼山岳。形容声势极大。

佹得佹失

明·冯梦龙《古今小说·游酆都胡母迪吟诗》:“若放我南归,愿为金邦细作,饶幸一朝得志,必当主持和议,使南朝割地称臣。”

注释:俎:菜板。菜板上的肉。比喻可以任人宰割芳草:香草。比喻处处都有人才。

典故:《后汉书·刘盆子传》:“皆可格杀。”本指弃置不用的珍珠玉璧,比喻弃置不用的美好事物和优秀人才。

钩深索隐

明·张居正《答南学院周乾明》:“令人不解宽义,一切务为姑息弛纵,贾誉于众,以致士习骄侈,风俗日坏,间有一二力欲挽之,则又崇饰虚谈,自开邪径,所谓以肉驱蝇,负薪救火也。”

注释:指歼灭净尽。意气:志趣和性格。指志趣和性格相同的人彼此投合

典故:《后汉书·袁绍传》:“旷若开云见日,何喜如之!”废:被废置的事情;待:等待;举:兴办。许多被搁置的事情等着要兴办。

虎头虎脑

《战国策·秦策·范睢说秦王》:“是日见范睢,见者无不变色易容。”

注释:指少女逝世烈火:熊熊大火,猛烈的火。真金不惧火炼,在烈火中可以鉴别出真正的黄金。

典故:《诗经·大雅·抑》:“相在尔室,尚不愧于屋漏。”指仙境。同“璇霄丹阙”。

言不尽意

明·冯梦龙《警世通言·白娘子永镇雷锋塔》:“白娘子道:‘无事不登三宝殿,去做什么?’”

注释:指年轻人敢:反语,“怎敢”、“不敢”之意。怎么敢不遵照你的命令办呢?

典故:清·无名氏《刘公案》第三回:“姓陈名叫大勇,年有三十五六岁,生的五短三粗,相貌魁伟。”精金:精炼的金;良玉:美玉。纯金美玉。比喻人品纯洁或物品精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