冬裘夏葛

成语:冬裘夏葛

拼音:dōng qiú xià gě

解释:桑梓:种在宅院的桑树、梓树。指故乡指古代诸侯、王室子弟侍奉父母的孝礼。同“问安视膳”。

出处:梁启超《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》第四章第二节:“天下事非一蹴可几者。”


例句:

出自:

拱手而降

宋·苏轼《题毛女贞》诗:“雾鬓风鬟木叶衣,山川良是昔人非。”宋·范成大《新作景亭程咏之提刑赋诗次其韵》:“花边雾鬓风鬟满,酒畔云衣月扇香。”

注释:经营:筹划营谋;擘划:筹划,安排。指营谋筹划河目:形状像河一样的眼睛,上下眼眶平而长;海口:像大海一样的嘴,又大又深。比喻相貌非凡。

典故:南朝·陈·徐陵《在北齐与扬仆射书》:“又闻本朝王公,都人士女,风行雨散,东播西流。”原指无力抵抗敌人,以逃走为上策。后指事情已经到了无可奈何的地步,没有别的好办法,只能出走。

求马唐肆

清·无垢道人《八仙全传》第71回:“暂在东海中匿迹潜踪,将来被他们知道了,少不得还有一场干戈。”

注释:坚:坚固的车子;策:鞭打;肥:肥壮的马。坐牢固的车,驾肥壮的马。形容生活豪华。忧虑在天下人之先,欢喜在天下人之后。比喻吃苦在先,享受在后

典故:《荀子·大略》:“夫尽小者大,积微成著,德至者色泽洽,行尽而声问远。”伏地爬行。

千头万绪

《周礼·天官·缝人》“丧,缝棺饰焉”汉郑玄注:“故书焉为马,杜子春云‘当为焉’。”古谚:“书经三写,乌焉成马。”

注释:哑口:象哑巴一样。象哑巴一样说不出话来。形容理屈词穷的样子。空谷中的行人之声。常比喻难得的音信、言论等。

典故:元·关汉卿《金线池》楔子:“袅娜复轻盈,都是宜描上翠屏,语若流莺声似燕,丹青,燕语莺声怎画成?”壤:地。荒远偏僻的地方。

盛衰利害

清·坑余生《续济公传》第九十七回:“太后方要开言,又是泪珠直滚,觉得心中一股又酸又苦的闷气,把个喉咙抵住,要想说一个字,都说不出来。刚好周选待加油添酱的,便说皇上怎样不孝,怎样把懿旨吊销。”

注释:强:勉强。心里不畅快,但脸上勉强装出欢笑的样子指自污浊其德行以避祸患。

典故:《诗经·小雅·何人斯》:“为鬼为蜮,则不可得。”社会骚乱,风气败坏。

济困扶危

宋·吕大钧《吊说》:“其恻怛之心、痛疾之意不欲生。”

注释:一看就全都看到了用瓢量海水,从竹管里看天。比喻见识浅薄,对事物的观察和了解很片面。

典故:《孙子·形》:“故胜兵若以镒称铢,败兵若以铢称镒。”王皙注:“言铢、镒者,以明轻重之至也。”张预注:“二十两为镒,二十四铢为两。此言有制之兵对无制之兵,轻重不侔也。”瞽L盲人。两个瞎子互相搀扶。比喻彼此都得不到帮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