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:欱野歕山
拼音:hē yě pēn shān
解释:指因保管疏忽而招致盗窃。原来比喻诗的风格典雅。后比喻经受失败而无怨忿。
出处:《脂砚斋评红楼梦》第二回:“诗云:‘一局输赢料不真,香销茶尽尚逡巡。欲知目下兴衰兆,顺问傍观冷眼人。’”
例句:
出自:
《北史·文苑列传序》:“学者如牛毛,成者如麟角。”
注释:投:用东西去掷;忌:怕,有所顾虑。想用东西打老鼠,又怕打坏了近旁的器物。比喻做事有顾忌,不敢放手干。斝、觞:古代酒器。形容宴饮气氛热烈
典故:《西京杂记》卷一:“武帝时西域献吉光裘,入水不濡。”犹言德高望重。道德高尚,名望很大。
《旧唐书·李义府传》:“义府貌状温恭,与人语必嬉怡微笑,而褊忌阴贼。既处要权,欲人附己,微忤意者,辄加倾陷。故时人言义府笑中有刀。”
注释:苟且:不正当的。指不正当的行为匡:纠正。逮:及,达到。不逮:达不到的地方。对于达不到的地方给予纠正或帮助。亦作“匡所不逮”。
典故:鲁迅《野草·淡淡的血痕中》:“人们都在其间咀嚼着人找的渺茫的悲苦……各各自称为‘天之僇民。’”披:穿着;擐:套穿。穿着战袍,套起铠甲。形容做起战斗准备
《管子·形势》:“人主待得民,而后成其威,故曰:蛟龙得水,而神可立也,虎豹得幽,而威可载也。”
注释:狗在主人面前摇尾乞怜。形容对人逢迎献媚的丑态。从古到今无所不谈,无不评论。
典故:南朝宋·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排调》:“王曰:‘流可枕,石可漱乎?’孙曰:‘所以枕流,欲洗其耳;所以漱石,欲砺其齿。’”朝:早晨;忿:气忿。一时的气忿。
元·曾瑞卿《留鞋记》第二折:“你如今将俺主人摆布死了,故意将这绣鞋揣在怀里,正是你图财致命,便待干罢。”
注释:形容人的仪表非比寻常。猎人发现野兽的踪迹,指示猎狗跟踪追捕。比喻在后面操纵指挥。
典故:明·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39回:“因他会写诸家字体,人都唤他做圣手书生。又会使枪弄棒,舞剑抡刀。”形容轻快地跳起舞来。
《史记·平津侯主父列传》:“天子召见三人,谓曰:‘公等皆安在?何相见之晚也。’”
注释:?鸟笼。凤凰被关在笼中。比喻有才能者不能施展报负。指逐条逐节进行分析。
典故:汉·王延寿《鲁灵光殿赋》:“自西京未央、建章之殿,皆见隳坏,而灵光岿然独存。”从老虎嘴里拔牙。比喻做十分危险的事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