升沉荣辱

成语:升沉荣辱

拼音:shēng chén róng rǔ

解释:形容人的言谈举止不俗。同“雅人深致”。抱着残缺陈旧的东西不放。形容思想保守,不求改进。

出处:《诗·小雅·甫田》:“乃求千斯仓,乃求万斯箱。”《抱朴子·极言》:“千仓万箱,百一耕所得。”


例句:

出自:

生寄死归

姚雪垠《李自成》第一卷第十七章:“自成虽然新遭大败,但此人百折不挠,锐意进取,加之重要将领均在,上下同心,亲密无向,又善于整饬军纪,救民之急,所以只要他喘息一下,重振旗鼓不难。”

注释:比喻本身的举动恰恰和客观情形相应。曝:晒;龙门:河津。鲤鱼在龙门下晒它的两腮。比喻科举落榜

典故:宋·释普济《五灯会元》第11卷:“灼然一切处,光明灿烂去。”形容茫然不得要领或认不清方向。

入境问禁

《诗经·秦风·无衣》:“修我戈矛,与子同仇”。《左传·文公四年》:“诸侯敌王所忾,而献其功”。

注释:干:盾;戚:斧。朱红的盾牌、玉饰的斧头。原为古时礼器。后也作为仪仗之用。比喻做起事来声势造得很大,实际行动却很少。

典故:汉·赵晔《吴越春秋·勾践伐吴外传》:“声可托于弦管,名可留于竹帛。”睽睽:张目注视的样子。许多人争着眼睛看着。指在广大群众注视之下。

弊衣疏食

清·吴研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七十八回:“他有了这个引子,就格外的打点,格外的应酬,不到半年便放了海关道,堂哉皇哉的带了家眷,出京赴任。”

注释:指京都富豪子弟。源:水的源头。水的源头清,下流的水也就清。指修身治国要从根本出发

典故:南朝·宋·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言语》:“江左地促,不如中国,若使阡陌条畅,则一览而尽,故纡余委曲,若不可测。”分路而行。比喻目标不同,各走各的路或各干各的事。

一清二白

《宋史·李沆传》:“治第封丘门内,厅事前仅容旋马。”

注释:指得与失,成功与失败。夏天过去,冬天到来。泛指时光流逝。

典故:清·李汝珍《镜花缘》第十回:“他是‘一毛不拔’,我们是‘无毛不拔’,把他拔的一干二净,看他如何。”比喻极受父母疼爱的子女

沧海遗珠

明·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十七回:“也是个不打自招的怪物,他忽然说出道:后日是他母难之日,邀请诸邪来作生日。”

注释:把作战用的牛马牧放。比喻战争结束,不再用兵。形容人群蜂蚁般杂乱地聚集在一起。同“蜂屯蚁聚”。

典故:明·无名氏《杨家将演义》第二卷:“当时鏖战辽兵,势甚危迫,料难脱身,遂削发为僧,直至五台山来。”变失败为胜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