鸿泥雪爪

成语:鸿泥雪爪

拼音:hóng ní xuě zhǎo

解释:比喻坚贞劲烈的品质。指历尽艰险。

出处:元·王实甫《西厢记》第一本第二折:“任凭人说短论长,他不怕掂斤播两。”


例句:

出自:

一口三舌

《礼记·檀弓上》:“献子加于人一等矣。”

注释:比喻全部,无遗留。指不正经的东西

典故:《红楼梦》第四七回:“既这么样,怎么不进来,以做神做鬼的?”各人有各人负责的事。比喻分工明确。

欲擒故纵

《孟子·万章下》:“天下殆哉,岌岌乎!”

注释:指无论做什么事,事前有准备就会成功,没有准备就要失败。秉:持,握住。写史书根据事实记录,不隐讳。

典故:汉·张衡《西京赋》:“击钟鼎食,连骑相过。”三国·魏·嵇康《卜疑》:“宁聚货千亿,击钟鼎食;枕藉芬芳,婉脔美色乎?”形容亲自抵挡敌人进攻。

掉臂不顾

《史记·伯夷列传》:“登彼西山兮,采其薇矣,以暴易暴兮,不知其非矣。”

注释:应:适应,适合。顺应天命,合乎人心。旧时常用于颂扬建立新的朝代。论:按照。按功劳的大小给于奖赏。

典故:宋·释道元《景德传灯录》:“今时人例皆如此,只是认驴前马后,将为自己,佛法平沈此之是也。”泛指迎来新的,送走旧的。同“迎新送旧”。

安身之处

宋·吕祖谦《东莱博议》:“巍然被衮,号称天子,顾乃企足矫首待晋之予夺以为轻重,何其衰也。”

注释:寻:探求。游山玩水说大话。形容说话狂妄。

典故:《孟子·万章上》:“故说《诗》者,不以文害辞,不以辞害志。以意逆志,是为得之。”朱熹集注:“文,字也。辞,语也……言说《诗》之法,不可以一字而害一句之义,不可以一句而害设辞之志。”装模作样。

分内之事

《左传·襄公十年》:“筚门闺窦之人而皆陵其上,其难为上矣。”

注释:长年:整年;累月:很多个月。形容经过了很多年月。旧指妓女卖淫。同“倚门卖笑”。

典故:明·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六十八回:“我有几个草头方儿,能治大病,管情医得他好便了。就是医杀了,也只问得个庸医杀人罪名,也不该死。”浑沌:传说中的中央之帝。指违反自然,致成祸害。也指开通耳目,增长人的知识